老好人问: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
如果你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那么,我来告诉你,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你不敢说“不”。因为不能接受负面评价,所以一直讨好周围的人,哪怕违背自己的本心。“老好人”这样的“人设”大家生活里都不陌生吧?为什么说是“人设”呢?因为老好人通常是以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作为代价的。具有这种特点的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讨好型人格”。
萨拉在一家英国老牌地产公司做了十几年行政工作,是公司元老。因为公司架构的原因,行政部门只有她一个人。她行政、人事、前台一肩挑,从公司招人到打印机缺墨,从老板招待客户到每年的圣诞晚会,都是她一个人搞定。她每天最早到公司给大家开门,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同事的要求,她都会努力满足。为了让同事休假,她经常取消自己的假期。慢慢地,她成了公司从来不休假的人,大家更是理直气壮地占用她的时间。
如今,步入中年的她依然单身。其实,她也想有自己的生活,却总觉得公司离不开她、同事离不开她、老板离不开她,便一直努力坚持着。直到有一天,因为母亲生病,她想请假回家照顾妈妈,公司以架构调整为由把她开除了。更让她伤心的是,她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她的告别宴却根本没有几个人出席,大家好像很容易就忘记了她。
丢掉了工作,她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她还没来得及适应,抑郁就把她击倒了。她向我哭诉:“我总是在付出,到最后发觉根本没有人在乎。我后悔当初那么尽心尽力,现在身体也不好,情绪也很糟糕,感觉什么希望都没了。”
萨拉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为了公司劳心劳力,因此没有时间过自己的社交生活,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健康。这样的“老好人”,往往极度缺乏安全感,低自尊,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和接受,害怕批评和冲突。所以,他们所有的外在行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得到赞赏”和“预防冲突”这两个中心,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有以下表现:
第一,容易附和他人的意见。他们害怕不被群体接受,也害怕提出独立意见会遭到反驳,所以附和他人的意见是最保险的选择。
第二,不懂得说“不”。在生活、工作中,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要求,结果就是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总是忙于满足他人。
第三,缺乏独立思考。总是倾向于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人生大事,比如读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嫁给什么样的人,等等。
第四,非常需要外界肯定,渴望得到表扬。为他人付出时,内心期待得到“好人”的标签。
第五,害怕被拒绝,也很容易失望。外界的任何一点点批评,就会让他们全盘否定和怀疑自己。
讨好的代价太高
“老好人”们总是会犹豫不决,因为谁都不想得罪。他们渴望得到表扬,但是因为内心缺乏自信,又经常会怀疑别人的赞扬是否出自真心,所以需要一再确定。他们没有独立的个人目标,容易随大流。他们很难放松,需要保持警惕以应对外界的要求和挑剔。当他们的付出被忽视,他们会产生怨恨。
我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也发觉了“老好人”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通常会给别人留下身体虚弱的印象,他们自己也经常抱怨身体有些小问题。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他们花了太多时间在满足他人要求上,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第二个是只有在生病的时候,他们才觉得自己应该被安慰、被关注,所以他们的身体总会“出一些小问题”。
“老好人”的典型行为是出于内心的极度不安全感,而在他们感觉安全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将自己的真性情展现出来。在家里,面对最亲近的人,他们会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一股脑地释放出来。所以,一些“老好人”是“窝里横”,对外人温暖如春,对亲人却毫无耐心。
看到别人的问题很容易,看清自己是最难的。每个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做出讨好型行为。我们会假装和大家意见一致——大到公司开会的最终决定,小到中午去哪里吃饭,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通常不会表露出来;对别人的情绪问题有责任感,觉得对方不开心是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经常会道歉,哪怕完全不是你的错。
其实,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很多事情你明明不想做,却答应得很爽快。你很害怕愤怒这种情绪,如果别人发火,你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你努力对身边的每个人都表示友善,虽然内心可能谈不上多喜欢。你内心非常希望得到赞赏,小时候是被称赞乖,大了被称赞懂事,做出了成绩就希望得到表扬。你非常害怕冲突,所以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停止过度付出的四个方法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情,就会变成你的命运。”命运两个字带有无上的力量,不容置疑、不容改变。很多人都是因为不能觉察自己行为的意义,所以觉得一切遭遇都是命运使然。深深的无力感,便是由此而来。所以,我一再强调自我觉察、自我聆听的重要性。只有明白自己的“来龙去脉”,才能掌控人生。命运的力量和个人的挣扎,汇成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河流,至于流去哪里,关键看你自己。
觉察到自己身上存在讨好型倾向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知道原因,才能撕下命运的标签。每一个讨好型的成年人,大多背后都藏了一个必须要讨好父母的孩子。从小渴望得到爱的孩子,从来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孩子,焦虑的父母,经常争吵的父母,特别注重成绩的父母,特别爱面子的父母,不把孩子的情绪当回事的父母,最终让孩子变成了害怕被抛弃、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的成年人,从来不敢对生活说“不”,无休止地付出,却永远得不到感激。来访者萨拉就是这样长大的。
那么,“老好人”们如何自救?可以试试这四招:
第一招,明白并牢记自己是有选择权的,其实根本不需要时刻满足他人的每一个要求。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说“不”。
第二招,知道自己最重要。学会分析孰轻孰重。
第三招,适当拖延。如果没有勇气马上拒绝对方,可以尝试说“我想一想再回复你”。给自己思考的空间,也给对方退后的空间。
第四招,牢牢掌握时间。可以选择帮助别人,但是控制时间段。比如对别人说“我可以帮你,但只有两个小时”。这也是设立边界的一种方法。
可能有人会说,在险恶的职场中生存,为了保住工作,讨好型人格也是有用的吧?在这个话题上,我想说“社畜”这个词的流行,本身就代表了这样一个信息:在职场上压抑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甚至尊严也是可以不要的。
但是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对。最起码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么做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职场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专业,专业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边界。要想不抱怨自己付出太多,要想不那么累,就要设立好边界。当然,边界设立的过程无比艰巨,因为思维方式和习惯已经跟随我们很久了。但是,相信我,这么做值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