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愿意说自己是个文艺青年吗?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文艺青年”。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似乎是“离经叛道”“孤高自许”的同义词,我不想给别人这样的印象。我高喊着“我这辈子都不要上文学的贼船”,结果还是在读研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文学方向。“别的方向不好写论文……”我偷偷合理化着自己看似和初心违背的选择。
后来参加了一些文学的研讨会,听过了一些大咖的讲座,阅读了一些有趣的书籍,所有经历和遇到的人都告诉我:文学和艺术是多么宝贵的东西,尽管它对普通人似乎遥不可及。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在一个教授的讲座上,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张作家协会的合照。里面有一个中年人衣着寒酸,笑容灿烂,他是80年代毕业的人大金融高材生。在那个时候如果选择工作,现在大概率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那位作家并没有如此,无论过得多么艰难,他一直坚持着文学创作。二十多年后,终于勉强能“混口饭吃”了,但他本人乐在其中,“不思悔改”,从来不觉得生活艰难。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脑子不正常”,有钱不赚,也不想去完成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些人生“必修”课,是思想和行为都值得批判的大叛逆者。但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他酷毙了,而且这位作家是真正的文艺青年,即“热爱文学和艺术的青年”,而不是“消费了几本精装书,读了没几页就觉得自己牛到不行”的伪文青。他选择了和所有人都不同的人生道路——与文学共舞。我想,正是热爱,赋予了他无畏世俗眼光的一腔孤勇。
而我自身意识到文学的好,也恰恰是在生活遭遇严重挫折之后。那时的我终日惶惶,濒临抑郁,和现实生活相看两厌,觉得这个世界奇丑无比,只能在文学的世界中寻找寄托。后来,我发现文学不仅给我创造了一个小型的心灵避风港,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世界有多么辽阔,历史有多么漫长,我们的烦恼有多么不值一提,它让我的心渐渐明亮起来。
我不再害怕独处,不再害怕别人觉得自己奇怪。我会在夏日的每个傍晚浪费两个小时独自去海边,只为了一遍一遍地体味落日的美;我会用自己拙劣的笔触记录一些宝贵的瞬间,因为平淡的生活就足以令人心生欢喜。我不想再寻求任何人的认可,因为文学让我生发的自信,足以成为我内心最强大的靠山。
短短的几句话,说不完文学具体教会了我什么,如果概括一下,那我想,应该是一种“审美的情趣”、“多元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饱满的生命力”,这些东西比任何物质上的富足都来得重要。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是不是文艺青年,我想我不是不愿承认,而是觉得还不配这么称呼自己。毕竟我心思活泛坐不住,也没有多么爱读书。但我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像那个窝在自己的世界里写了半辈子小说的作家一样,在文艺路线上走得更远。并不是有钱的人才配谈文学和艺术,因为它们一直悬置在那里,接纳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而是否要去靠近,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选择,就没有任何人能够为你贴上标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