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
康德说,审美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审美和一个人的成长文化环境、喜好、性格等息息相关,而形成审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所接触的事物。
想要提高审美,就得先理解什么是美,并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因为美是客观存在,所以我把美定义为一种具体反应,即人在看到一件事物时,头脑中迸发出超越固定阈值的感叹。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同一种环境中,是不会发出这种感叹的,因为他已经产生审美疲劳,无法感知到美。
比如一个整日埋头工作的人,身心都麻木了,肯定没有心思去提高自己的审美,甚至还会将审美的区域,缩小在办公室内,变成同事之间简单的较劲。
想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我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多看一些超越阈值的事物。
不要让自己的审美进入到一个固定阈值,更不要让他变成死循环,要不断督促自己去寻求感知上的刺激。
记得我以前上过一节服装课,名叫流行趋势调查与预测,老师给我们布置一个作业,让每个同学搜集资料,预测明年的流行趋势。我们在各大公众号和网站里看图片,再经过同学们的互相交流,得出明年流行的颜色与款式。
老师没有否定任何人,只说了某位同学的作业是最准确的,第二年验证,果然如此。那位同学并非采用传统的方式来总结,而是看了服装界大量名人的采访,从他们口中感兴趣的事情开始研究,比如电影、名画,从而预测出答案。
这节课让我学会了换方向查找资料,如果我们只看本专业的知识,是永远跳不出圈子,也创造不出新事物的,得从别的方向着手,提高审美也是如此。
电影里涉及摄影、美术、服装、配色等要素。如果你没有时间观看一两小时的电影,也有提供电影氛围参观的网站,比如FILMGRAB和SHOTDECK,不过这两个网站不支持中文,可以通过谷歌浏览器的翻译插件进行翻译。
网站中有大量的电影截图,每一帧都经过小编仔细挑选,可以从中学习配色,看多了你会发现,你对那些破坏美感的颜色,变得非常敏感。
除了电影,看名画也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推荐画家卡帕斯·大卫·弗里德里希、爱德华·霍普、大卫·霍克尼等等。
大部分人都没有去逛博物馆,一是因为没时间,二是有些博物馆得跨省,I Museum这个App可以查看全球国家级的博物馆或画廊,DailyArt则每天给你推送一幅名画。
而电影和名画相结合,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我看第一遍时,关注点在台词和里面的神话故事《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克的故事》,看第二遍则在猜测插曲隐喻的内容,看第三遍时,才发现电影中的部分色调是借鉴了伦勃朗的绘画,用的是伦勃朗光。
当你的审美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发现事物所隐藏的美,并与之产生共鸣。
2.创造性地输出。
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又想将审美提高,可以先从模仿开始。
但模仿也要在“喜欢”和“合适”之间选择。我有个朋友,他很喜欢模仿麦昆(有“坏孩子”之称,并与死亡调情的天才服装设计师),但这个风格不是很适合他,整个人看起来阴郁不明朗,他女友以及父母经常因为此事和他吵架。
我很佩服那些“因审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麻烦”的人,因为我没有勇气做到特立独行,我深陷“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符合人类的审美规律来进行艺术创作,才能让更多人觉得他的作品是美的”。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审美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可以不管敏感度强弱,可以抛开所有压力、焦虑和目标,可以超越逻辑,可以超越文字语言和边界。审美就是你最直接想表达的东西,一种形而上的审美,是你精神层面上更高的追求,更是生命的感受。
审美本质上是对自身感受和情绪的抽象传递和表达,你告诉自己审美没有捷径,提高审美是一个视野积累的过程,于是你多看、多听、多实践、多思考,最终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与你这个人的本质内核毫无关系,即便真的提高了审美,也是众多框架中的一个模版,你无法驾驭得了审美所带来的后果,反而让自己沉浸在那种情绪中无法自拔。
但也只有在无数次创造性地输出后,你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定期把以前搜集的东西进行筛选和淘汰,完成自我迭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