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骆驼的是每一根稻草
作者/老杨的猫头鹰
·1·
有个家长找我帮忙,一开口就是:“求求你了,救救我的孩子吧”。
他说他不知道怎么跟儿子交流,父子俩在哪里见面,哪里就会变成战场,气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会动手去打。
最剧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今天下午,儿子扶着窗户,恶狠狠地对他说了一句让他脊背发凉的话:“别再逼我了,不然连名带姓,包括命,我都还给你!”
他说:“我真的搞不懂,儿子为什么会这么恨我?”
他说他辛辛苦苦地把儿子养大,供他去当地最好的学校上学,请最好的家教,上最贵的补习班,给他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在家长会上吼了他两句,结果他就要去死。
我回复道:“换个角色想一想,老板给你发工资,但如果老板无视你的努力,甚至在你竭尽所能之后,还不分青红皂白就说你是猪脑子,你是不是也会恨他?你受不了老板,可以选择跳槽;但孩子受不了你,却没有选择,只能选择跳楼。”
他问我:“多脆弱啊?居然会因为被吼了几句就想着要死?”
我反问:“多绝望啊?居然连死都不怕?”
我想说的是,让他崩溃的,根本不是今天的辱骂,不是某个巴掌,不是一份排名,而是之前无数次的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关心而积攒下来的无助和失望。
压死骆驼的从来就不是最后的那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每一根。
很多家长其实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听见孩子抱怨学习压力大,你就不屑地说:“读书这点儿压力就受不了,将来到社会上有屁用?”
看见孩子退步了,你就失望地说:“你知道为了供你上学,我活得有多辛苦吗?”
看见孩子没考好,你就恼怒地说:“考得那么差,你怎么不去死啊。”
看见孩子没认真,你就开火:“就会玩手机,你就是个废物。”
看见孩子被人比下去了,你就会嫌弃地说:“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你再看看你。”
而如果孩子顶嘴了,你就会恶狠狠地说:“养你还不如养一条狗,最起码它还会对我摇尾巴”。
再间歇性地配合着一个白眼、一个巴掌、一记重拳、一记飞踹,又或者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无声地摇头、一串接着一串的、刺耳的哀叹……
这就好比说,你把他的腿打折了,然后给他买了一个最好的拐杖,再对他说:“你看,没有我,你连路都不会走。”
你不知道的是,他可能刚刷完两套数学题,还背了五十个英语单词,还在想着写一篇作文,他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甚至还有可能是非常疲惫。
他可能在考试的那几天得了重感冒,可能是硬撑着才考完的,他其实比你还想考好,可惜状态实在是太糟糕了。
他可能刚刚被同学排挤了,郁闷了一个下午,又不敢跟你讲,只好在手机里找好友倾诉,他只是不想被你发现,可惜还是被发现了。
他可能被喜欢的人拒绝了,难过得睡不着觉,又不知道要怎么办,只能是郁郁寡欢地熬了好几天……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动不动就对那个已经很烦、很无助、很难过的孩子大吼大叫或者长吁短叹了,考出那个成绩,混成那个熊样,他已经很难过、很无助了。
此时,你所有的责备都是落井下石,你所有的施压都是雪上加霜。
亲子关系一塌糊涂的主要原因是,做父母过于霸道,并充满了偏见,误以为生养了孩子就是孩子的主宰,就能高高在上地对他颐指气使,就可以不管潮流的变化,不问孩子的真实想法,不管孩子的喜好,觉得只要养活了孩子,孩子就理应对自己言从计听。
说句不好听的,这哪是养孩子,更像是养狗。
与其跟孩子强调你为了他有多辛苦,不如抽出一点点空闲陪他聊聊天。
与其用发脾气的方式胁迫他上进,不如心平气和地问他最近为什么不开心。
生活确实不容易,可这不是孩子的错;扛住的确很难,可那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生活的艰难不是你的孩子造成的,也不是孩子能承受的,也不该成为孩子在犯错、失意时,加重孩子负罪感的理由。
孩子没有能力消化这份巨大的罪恶感,只能在自责和不安中,越来越厌恶自己,也越来越恨世界。
而一次次的情绪累积,一次次的失望叠加,会让他越来越确信:自己就是不好,世界就是不值得爱。
对孩子来说,最恐怖的不是位居人后,不是穷困潦倒,而是父母任由自己在黑暗中倒下去,非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还要当头棒喝。
在无力、无助和无望的“三无”世界里,孩子最需要的,是你承认他的努力,感知他的情绪,引导他直面成长这场战役。
怕就怕,你所谓的“为了孩子好”反倒成了逼死孩子的重要因素,你以为的“给孩子最好的”反倒成了逼疯孩子的主要原因。
希望你的孩子在把东西弄坏了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完了,我爸一定会杀了我”,而是“看来我需要给我爸打个电话”。
希望你的孩子在考砸了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死定了,回家又得挨骂”,而是“好想和妈妈一起散散心啊”。
希望你的孩子在失恋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哎,肯定又得被他们说‘活该’”,而是,“嘿嘿,以后电影票都归我老爸买。”
希望做家长的都能明白,如果你的孩子真有选择出生在谁家的机会,你其实是没什么竞争力的。在你强调自己为了孩子所做的诸多辛苦时,你也应该感激孩子的不曾嫌弃。
·2·
想起一个女生的私信,同样是没有任何铺垫,一上来就扔出了三个冰冷的问题:
“真的会有人对被带到这个世界上心怀感激吗?”
“为人父母,为什么只是考虑他们要不要孩子,却从不想一下孩子愿不愿意让他们这样的人当自己的父母?”
“或者至少想一想,‘像自己这样的人做孩子的父母,会不会让孩子失望啊’?”我回了三个“问号”,她这才开始讲述自己的“悲惨人生”。
在她5岁那年,创业成功的父母却离婚了,她被判给了强势且刻薄的妈妈,到如今24岁,她被迫接受了将近20年的“仇恨教育”。
因为妈妈天天强调“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她做好了一辈子都不谈恋爱的打算。
因为妈妈总对她说“要处处防人”,所以她不敢跟任何人走得太近。
她曾想过告诉妈妈,说她没什么朋友,说她很自卑,可每次一开口,就听见妈妈的咆哮:“怎么就你那么多事?”
她曾想跟妈妈分享学校里的开心难过,可才说了开头,妈妈就会挑着自己的毛病使劲戳,指责自己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却从来没有告诉她怎么做才算好。
她说从小到大,妈妈对她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强,所以每当她跟人示弱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她是“没用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她也很少有勇气去求人帮忙。
她说一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像是噩梦一样,所以她现在很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离开这座城市,更准确地说,是离开妈妈。
她问我:“为什么偏偏让我摊上这样的妈妈,为什么她不用考试就可以成为妈妈?她总是用‘把你生下来多不容易’‘养你多不容易’来逼我放弃反抗,可她问过我吗?我根本不想被这样的妈妈生出来啊。”
我回复道:“我没资格劝你原谅,我只能劝你‘先放一放’,不要反复咀嚼父母的错误和曾经受的痛苦,要把精力用在过好眼前的日子,做好手头的事,然后尽快实现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
我想说的是,虽然你的父母没有办法选择,但你的人生还有得选。
可能父母与人的相处模式并不融洽,但你与别人的相处模式是由你决定的。
可能父母的人生态度并不乐观,但你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可以乐观的。
过去的经历是你活得很难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你变得更好的动力。
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你的父母回到童年去修复你的过去,但是,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你去过好每个今天。
这肯定会很难。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我性格完善的修行之路要更长、更坑洼不平。别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情绪稳定或者积极向上,你却要经历无数反复、自暴自弃与自我厌恶才能做到。
但是别放弃,这是你的一生,仅此一次的一生。
·3·
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多惨呢?
我听过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回答:活得就像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
他会习惯性地自卑、敏感、胆怯,会主动示弱、主动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因为从小到大都活得小心翼翼的,所以委屈自己、勉强自己就变成了“应该的”。
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爱,把朋友、恋人、伴侣、孩子当作人生的救命稻草,抓住了一个就绝不松手。
他不敢跟父母沟通,也不想沟通,就算他内心非常渴望被人关心和理解。
他甚至不想再看见自己的父母,也不想再为父母留一滴眼泪,即便父母把毕生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
结果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也出现了:“爱到愿意为对方去死”“非常爱”“比较爱”“一般爱”“不爱”“讨厌”“恨”“恨不得对方去死”等不同的等级。
现实当中,越是混得差的父母,就越喜欢跟孩子强调“养育之恩”。因为他自己活得很辛苦,还要对孩子付出,就会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多了,太辛苦了,就会非常委屈,孩子稍微没有顺从他们的意思,他们就会暴怒。
孩子混好了,他们就觉得这是他们的功劳;孩子没混好,他们就会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
更糟糕的是,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事故,其恶劣的影响会代代相传。
我不止一次听到男生女生的抱怨,说自己的父母根本就不懂自己,不爱自己。当然也不止一次听到家长的抱怨,说孩子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
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正是由于仗着自己年龄、经验优势的家长和仗着自己知识、年轻优势的子女共同挖掘的。
子女不屑于父母的不变通,父母则恼怒于子女的叛逆。双方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情绪,虎视眈眈地对峙在“代沟”的两旁,既不沟通,也不和解。
想对家长们说3点:
1.不要频繁地对孩子说“谁谁怎样了不起”或者“谁谁比你强多了”。对孩子来说,这些全是伤害,起不到任何的激励效果。更好的激励是,你和他都相信“孩子能行”,而不是再三提醒他不如谁。
2.有话好好说。每一次你告诉你的孩子:“我凶你,是因为我爱你”,就是在变相地“帮”她混淆了愤怒与爱意,等他们长大之后,他们就会爱那个伤害他们的人,伤害那个爱他们的人。因为那个人看起来跟你很像。
3.家是花盆,而子女是种子。花盆的用途在于为种子提供一个安心成长的空间,而不是指挥种子应该结出什么果子来。
因为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你是很爱我,但你一点儿都不喜欢我。”
开明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可以提要求,但允许子女不听,子女不会因为父母提了要求就嫌他们烦,父母也不会因为子女不听话就指责他不孝;就是子女的各种感受、想法、意见,可以在父母那里安全且自由地流动;就是父母给出意见时,没有居高临下的“必须怎样”,没有未经商量的“只能这样”,没有试图掌控的“你还想怎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