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没了道德责任感,会不会活得更开心?
古代的世情小说非常讲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小时候看电视剧,我的脑子里想的全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随着年岁增长,我看到太多现实生活之中的怪事——好人没有得到好下场,坏人却逍遥快活。
这个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骗感,难道那些电视剧和小说里告诉我们的都是假的?现实生活里,人其实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哪怕一心向善,最后也可能落得一个不好的结果,比如人们常说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如果说大多数的好人和善人都是有强烈道德感与责任感的人,那所谓的恶人,眼里就没有任何的束缚,寻常的道德观、价值观根本无法束缚他们。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人没了道德责任感,会活得更开心?
实际上,我觉得道德责任感与活得开心与否,是没有特别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的。
1. 人常常为了所谓的道德责任感,逼迫自己和身边的人
最近在看一部蛮火的电视剧《小巷人家》,里头有个叫庄超英的老师。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愚孝,他经常为了扮演孝子而牺牲自己妻儿,让妻儿精神和身体上都感到痛苦。
他自己夹在自己的小家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也是两边不是人,过得十分凄惨。庄超英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道德责任感超强的人,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没有错的,比如传统的孝道观念等,但他为了实现明面上的孝子身份,却在不断地使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感到委屈,不开心。
拥有道德责任感的人容易活得不开心的最大原因在于——为了实现道德上的精神胜利,总是逼迫自己或身边的人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一个人长期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虽然道德上好像站上了制高点,实际生活里却处处使自己感到不舒服,时间久了,这样的生活,怎么会开心呢?道德上的“高尚”往往让人自以为是“圣人”,但这也全都是靠想象而来的。若以道德为假象,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孝子或者好人的虚名,那可能也是一种虚荣心重的表现。
2. 活得开心与否,与道德责任感无关,与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关
在普通的婚姻家庭生活里,其实我们也可以时常感受到,有责任感的一方总是对家庭付出更多的一方,然而这种付出带来的是巨大的沉没成本。而婚姻中那个付出不多的那方,反而因为自己压根没有付出什么,显得更加轻松、自在。
做得多,怨得也就更多。婚姻中如此,职场中也如此。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越是有强烈的道德责任心,就越是觉得这个世界与他人应该回应我们,认可我们的付出,但事与愿违,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电视剧,很多事情是随机的,不是做个好人就一定有好结果。而那些没有道德责任心的人,因为百无禁忌,反而不期待所谓的回报,反而更加潇洒,心态更加平稳。心情一好,生活便也跟着开心起来。
所以,关键问题并不是人该不该抛弃责任心与道德感,而是人应该心态更平和地看待一切,付出的时候不要想着回报,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因为自己要扮演一个好人而接下来。
都说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很多人只是想象着做一个道德上的“好人、完人”,但其实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承担这么做伴随而来的责任与压力。
很多人都会自暴自弃地说:“做了这么多年好人,一点用也没有。”其实不是的,如果做任何事,都抱着一定要有回报的心态,那大概率愿望是要落空的。但如果是随手做好事,真的凭借自己心意行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天地,那么便不存在思想上的难受与不自洽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