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为什么结婚越来越难了?
如果将婚姻看作商品,那么它曾经就属于刚需品。人们必须通过婚姻降低生活成本,两人搭伙过日子,男女分工,才能有分房指标、有固定户口,下班回家才有一口热饭吃。精神层面上,才有一个合法的对象说话聊天、分享生活,抵过长夜漫漫,再一同把日子过下去。但时移世易,科技解放双手,互联网颠覆生活,婚姻从刚需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消费品,换句话说:
产生了许多婚姻的替代品,比如房子不用买了,反正也买不起,租房就好;
回家也不用等人做饭了,点外卖就行;
至于精神层面嘛,一部手机解决大部分的精神生活,能一起聊天交流打游戏的对象何其多,哪有必要日日夜夜只守着一个人?
一定有人会说这样的比喻不对,婚姻不是商品,婚姻是情感的产物——哪怕是坟墓,也是爱情的必然归宿之一,岂能用买与不买的商品来衡量?这里首先要说明,情感与婚姻全然是两回事,如果说一定要这二者之间有所关联,那么只能说,婚姻是有关情感的一纸契约,且这份契约语义模糊、条目全无,空空然只有“契约”二字,不仅不能为情感提供恒久保障,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财产造成威胁。
是的,说到底,婚姻这纸契约只是关于财产,并非关于爱情。
再退一步讲,即便依循古老的传统,人们因为爱情而结合,通过婚姻缔结誓言,进而孕育爱情的结晶,成就婚姻的最终意义。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得不承认,随着AI技术的崛起及普及,迈向后人类时代几乎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脆弱不堪,电影《她》讲述的就是人与人工智能恋爱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爱情已经快被进化掉了,更何况婚姻?人们通过网络独立为生,隔着屏幕分享生活,看吃播、云养娃、磕CP,大部分的精神SPA都能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偶尔起念想在现实中寻求一点联结,那么“Crush”之类的“轻关系”即可满足,谁还会为昂贵的爱情及充满不确定性的婚姻买单呢?于是又回到了这场比喻的原点:
现代社会中,爱情和婚姻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就像加在购物车中的珠宝名包,放在那里看着就好,但绝不会去支付。因为那些买不起的东西,渐渐也就不会想再买了。
在电影《她》中,感情丰沛又略微怯弱游移的男主形象,是现代社会中孤独感快速上升的群体的投射,人们感到孤独,但又恐惧与他人白纸黑字地结合,其本质原因不是房子,不是彩礼,是因为心底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声音:“不值得”。没有结婚,尚且过得去,甚至过得不算差,万一结了婚,万一有所爱,反而将自己置于风险当中。俗话说,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婚姻更是,过去人们一无所有,自然不怕,光着两只脚就走了进去;现在人们借助科技与网络拥有了生活的一点基础,有如拥有自己的一间小屋,而外面的世界风雨如晦,谁愿意冒着疾风骤雨,再走进另一间小屋呢?
毕竟我们都没有那么牢靠的精神雨伞,毕竟也没人能保证,顶着风雨走进的那一间木屋比自己的更温暖牢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