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手记 > 正文内容

候鸟

二向箔2024-04-27 22:01:53文章·手记58

候鸟.jpg

作者/唐冲


远方的朋友,这是我的一封信,关于室友,关于逃避,关于居无定所。


阿宏,你好。

三月中旬,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尽快找到一个能短住两个月的房子。起初我像那些认真经营生活的人一样,对环境有要求,在租房平台看了很多一居室,精装修,采光好,梯户比低,小区绿化不错,可惜都不能短租。后来降低要求,准备在一家青年公寓租个标间,但赶上租房旺季,采光好、面积大的房间实在抢手,稍微犹豫就被人交了定金。再后来,想着实在不行去酒店,但包月价格比正常入住差不了多少,性价比实在太低。时间很赶,几天后,我只好搬进了市中心的合租房里。唯一的安慰是,离工作地很近,步行十分钟即可抵达,稍稍能缓解生活的匆忙。

我不喜欢合租。我相信没人喜欢合租。城市里,合租是孤独的放大镜。三年前,我刚实习,在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工资很低,只租得起合租房。但那时我对合租充满向往,以为只要真诚热情,就能拥有《老友记》里的生活。我买很多零食,放在客厅的餐桌上,期待有人拿走,但一个星期过去了,原封不动,甚至连塑料袋倾斜的角度都没变过。我以为是他们不好意思拿,就在袋子上贴上纸条,写着:快,来,吃,我。又一个星期过去,零食依旧原封不动,但袋子终于有了变化。我认为应该有人看过纸条,失望之余,也有过一点短暂的开心——这至少说明两点:第一,我从未谋面的室友是人类;第二,他们同时也具备人类基本的好奇心。直到有天下班,我进门看到一个女生端着一碗螺蛳粉,像提垃圾一样提开零食,再把碗放到那个位置。我们对视,都愣住,她看看碗,再看看我,有些抱歉地说,房间吃味有点大,我等会儿用风扇吹吹……住了几个月,我从没见过她,感谢螺蛳粉。第二天再去看,那袋零食果然回到了原位。她真是个很有礼貌的人。从那里搬走后,我就再也没住过合租房。

好在这一次只有两个月,搬家那天,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这是房东自己的房子,因为要陪孩子读书,全家搬到了另一个区,这个房子便拿来出租,已经七年了。房东大姐对此很骄傲,给我发来房间密码的时候,顺便带了条语音,说,不像那些包租公司,住这里,至少有家的感觉嘛。我没开腔。我租了带卫生间的主卧,这是我最后的倔强。房子大概一百三十多平,四个房间,算上我,住了三户人。据大姐所说,另外两户都是独居,一男一女,都已经在这儿住了两年。男生二十八岁,做食品安全检测,在实验室里工作。女生二十六岁,瑜伽教练,门店就在小区外面。总之,职业健康,作息稳定。然后,她问我,你是做什么的?我知道,接下来说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她如何向下一个租客介绍我。我说,我没工作。她隔了好一会儿才回复,哈?我说,全职二流子。又隔了好一会儿,她回复一个捂嘴笑的表情。她大概以为我在开玩笑。其实我真的是,只不过稍稍夸大,听起来不好相处。我很悲哀地想,合租房没有感情,那就让我冷酷到底。不知道她心里是否和我想的一样:好在只有两个月。

我的房间有很大的窗户,正对一座小公园,蚊虫多,但推开窗就能闻到浓浓的植物气息。小区里租客多,老人少,公园有些冷清,我的书桌靠窗,坐累了便起来看看树,但没有一次发现年轻人的身影。清晨,公园里最有生命力的是鸟儿,只是没有莺声燕语,因为全是麻雀,每天六点,准时提供叫醒服务,十分贴心。我恨极,但有时看着它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飞行、停留,又有种说不上的感动。傍晚我常去小公园坐坐。目光穿过树林,就能看见远处的地铁口。黄昏下,一个人,接一个人,从黑暗中升起,在突兀的灯下停下脚步,再步入黑暗。晚风吹过,人们抬起头,脸上是相似的疲倦。晚高峰结束,人流渐少,林中的鸟儿渐渐隐入夜里,我再起身,慢慢走回去,开灯,洗漱,戴上耳塞,关灯,等待又一个夜晚。

和我料想中一样,此后的半个月里,除了能听见外面那个卫生间传来的刺耳的冲水声,我和另外两名租客没能产生任何连接。直到三月底,剩下那个空房间,搬进最后一户租客。

一对小情侣。可以用“小”字形容,是因为他们面容有些过于稚嫩,看模样,不过十几岁。他们搬来时,刚好和我一趟电梯。两个旅行箱,一个纸箱,两个背包,就是他们全部的行李了。电梯要刷卡,男孩试了一下,有些兴奋,对女孩说,这个挺有意思。口音像是川北人。女孩似乎觉得丢人,悄悄地扯扯他衣角。我低下头,看手机。楼层到了,我们一起走出去。男孩依然开心,掏出手机翻房门密码。我反而有些尴尬,不知该不该和他们一起进去,于是出了电梯,径直钻进楼道。楼道真是阴森的地方,我靠墙站着,几秒钟后,灯光暗下,带着钢筋水泥味的、让人难以呼吸的风,就从下方一阵阵涌来。开门失败的提示声响了好几次,我一根烟抽完,男孩还是没能把门打开,女孩背着包,在一旁静静站着。我这才走出去。他们看到我,似乎认了出来,向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又面露尴尬。我说,输完密码,按一下井号键就好了。我演示了一遍。男孩恍然大悟,说,谢谢,谢谢,不对,你怎么晓得密码?我朝里指了指,我住那个房间。男孩笑,又说,我们是邻居。

男孩送外卖,女孩刚辍学,都是广安人。这是他们离开后我才知道的。他们是比我还奇怪的租客,因为只在这里住了五天。这五天,合租房里有了新鲜的气息。我在电梯里看到的纸箱,大概装着厨具,因为他们搬来的第一天,客厅里就氤氲起了油烟味。这是种让人感到踏实的气味。第二天傍晚,我回去得早了一些。推开门,女孩正弯着腰扫地,男孩穿着围裙,在水池边洗菜。看到我,他们笑着打招呼。第三天,没遇到他们做饭,但客厅仍有残留的油烟味,夜里,我听到隐隐的吵架声。第四天,没有气味,也没有声音,合租房恢复了往常的寂静。第五天,他们房间的门敞着,里面已经搬空了,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问房东。房东抱怨,看他们年纪小,我只扣了五天房租,其他钱全给他退了,哪有这样的。我问,他们去哪儿了?房东讲,我哪晓得。我没再问。那天夜里,我又失眠。离家出走?私奔?嫌房租贵?闹分手?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在这里存在了五天,没有名字,没有年龄,男孩送外卖,女孩刚辍学,都是广安人。他们应该刚刚赢得一场胜利,佩戴好勋章,离开家,信心满满地来到城市,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生活,但还未察觉自己闯入了更广大的战场。这里的硝烟已经散尽了。只剩废墟。只剩空寂。唯一的存活方式,是给自己冠上“梦想”啊“责任”啊“爱”啊之类的理由,匆匆忙忙,不停奔跑,不停奔跑。

四月初,母亲来这里看我。

其实我并不想她过来。我说,最近忙。又说,应该没时间。还说,我这儿地方太小,住不了。这都是实话,但真正的原因不是这些。真正的原因我也讲不出来,或者根本不知道,又或者答案就藏在心里而我不敢面对。总之,想到她要走进我的出租屋,像检查作业一样,审视我的生活,然后叹息,沉默,挽起袖子,把房间收拾得像酒店一样干净,我心里就有些不安。那样很好,但我已经习惯了杂乱的生活,习惯身边没有她,没有父亲,没有任何人。但无论我怎样说,她还是坚持,来都来了,怎么能不看看你?最后她说出了一个我不能拒绝的理由。她说,顺路来看你,顺路,我又不是没事干,你说呢?她给了我们一个台阶。我不好再说什么。

她来成都,的确不只为了看我,也为了见个老朋友。那个阿姨姓赵,我有不少印象。零几年,我们在大连时,她和赵阿姨一起开服装店,隔一段时间就会坐火车去沈阳批发衣服,每次回来,都带着新烫的头发、新玩具,还有给我和父亲买的新衣服,对我来说,是个节日。赵阿姨是很漂亮的女人,一种张扬的漂亮,明眸皓齿,总是穿大红色的裙子,也总喜欢逗我,我和你妈妈谁好看呀?我憋得满脸通红,最后回答,都好看。她便毫不顾忌地、夸张地笑起来,像港片海报里的女演员。母亲和赵阿姨,有革命情谊。刚到大连时,她们在同一家川菜馆做服务员,后来母亲遇到我父亲,先离开,再后来赵阿姨和一位食客谈了恋爱,也离开。之后两人商量着,合伙做起了小生意。那时候她们二十岁出头,一个来自四川农村,另一个来自重庆农村,摸着石头过河,几年时间,把夜市的地摊开进地下商场,又开进了万达。中间的艰辛无人知晓,总之,两只漂泊在异乡的鸟儿,终于渐渐有枝可栖。

她们的缘尽,实际上和我父亲有关。父亲是很节约的人,一天赚十块啃馒头,一天赚一百也在啃馒头,钱存进银行,身上不背欠账,心里才踏实,用他的话讲,小时候穷怕了。但母亲很有冒险精神。那时我们住干净的筒子楼,邻居都是各地务工者,口音和生活习惯都不相似,但关系很亲近。母亲喜欢这种生活,想要买下房子。买房,安家,似乎是农民工最好的归宿。算算帐,她和父亲的钱加在一起,还差几万。父亲不想贷款,也不想借钱,他只想存够钱,回县城或者成都全款买。但母亲无法理解。于是争吵,哭泣,沉默。沉默到最后,就不得不面对在生活之下隐藏多年的暗涌了:他们并不是一路人。他谨小慎微,她浪漫勇敢。和家乡的年轻人们一起坐着绿皮火车北上时,命运将他们引向一处,大世界的繁华中,本我又注定将他们带向不同的方向。那年他们三十岁出头,刚过而立之年,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从不知道自己想要哪种人生,原来即使这样努力,生活也是无根的。这让他们恐慌。

离婚前,母亲关掉了服装店。漂泊在北方的十几年,就此成了烟云。赵阿姨请客吃饭,哭得不成样子。没人比她更明白母亲一路的苦,因为她也一样苦。好多年前,她们是目光清澈的少女,在大山里日复一日地凝望落日,心里装着数不清的欢欣和向往;坐上火车时,她们挤在一群男人中间,紧紧护住怀里的背包,北方的冬夜,心里仍有一汪温泉;睡在饭店阁楼上时,她们沉默着给父母写家书,泪化在纸上,晕成一朵难看的花……这样的日子,因为眼前模糊而虚妄的生活,都失去了意义。那顿饭吃完,赵阿姨给我包了红包,讲,以后要听话哦。我点点头。我不知道人和人之间这样脆弱。我再也没见过她。

听母亲讲,赵阿姨后来去了浙江,碰上电商发展,生意做大了,结婚又离婚,离婚又结婚,四十岁那年,结束最后一段婚姻,从此独自带女儿生活。母亲离婚后嫁到北方,终于有了房子,甚至有了留给自己的坟,但婆家人瞧不起她,因为她是外地人,因为她二婚。她不敢跟我讲,但我还是知道了。我在电话里说,妈妈,放心吧,我不会过来的。她沉默。后来她离开婆家,跟继父搬到从前那种筒子楼里,但那些外地务工者,因为继父的本地口音,也跟她有了距离。再后来,继父破产,他们一起被家里嫌弃,于是卖掉房子,去了湖北,又来了四川,候鸟一样,迁徙,再迁徙,只求一个心安的落脚之地。去年秋天,赵阿姨生了病,很严重,联系母亲,想见一面,吃顿饭,聊聊天,但一个谋生,一个求生,两人都没时间。今年春天,赵阿姨离开了医院,她女儿陪她旅行,来成都后,又联系了母亲。谁也说不好这是不是最后一面。

继父要上班,不能送她,母亲也不会开车。火车早上九点抵达成都,我早早就开车去接。那天我很忙,本想让她打车来,但她说,打车太贵了。那就坐地铁,我查着路线,说,出了火车站,你坐2号线,过五个站就下车,A口出来。电话那头沉默着。我说,喂?还是沉默。半晌,才响起她的声音,我不会坐地铁。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忽然想,小时候,她在我眼里是很新潮的。长大以后,才发现属于她的“城市”,其实是筒子楼,大润发,万达,批发市场。她没见过属于我的城市。我行走在比她辽阔的世界里,辽阔到她进入其中,会感到不安。我有点难过。

为了迎接母亲的“检查”,我提前收拾了房间,但推开门时,她还是发出了一声叹息。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叹息。新换的四件套,刚拖过的地,刚叠好的衣服,客观讲,很整洁。日子怎么过成这样?但她还是这样问我。这像是必须要说出口的一句话。我想反驳,但她立刻找到了我的“罪证”:冰箱里,只有啤酒、面包、黄瓜和西红柿,说明吃饭喜欢对付;电饭煲积了灰,说明我很久没自己做过饭;墙面白得过分,说明我只把这里当成睡觉的地方。她说,你小时候,那么小的房间都要动手布置的。我说,我只住两个月,凑合凑合得了。她说,管你住多久,也不能把这当成宾馆吧。

不就是睡觉的地方吗。

怎么只是睡觉的地方呢?

那是啥?

是你的家啊。

我无言以对。

我得承认,这些话有些刺痛我。我几乎是落荒而逃。我说,我先去工作,晚上留着吧,我给你订酒店,到时带你转转。她环视着房间,没讲话。我也没等她开口,转身离开。

但晚上回去时,她已经走了。

应该刚走不久,因为客厅里还有油烟味。冰箱里,果然摆满了她做好的菜,够吃好多天。还有几种水果,大概是怕我忘记吃,烂在冰箱里,所以专门买了盒子装着。书桌上多了盆绿植,地上多了双新拖鞋,墙上多了两幅风景画,床上多了个大海豚。我给她发消息,我快二十五了,买毛绒玩具干啥。她说,小时候每年给你换个海豚,你忘啦。我当然没忘。我问,今天怎么样?她发来一张照片,是她和赵阿姨的合影。赵阿姨瘦成皮包骨,面容憔悴,但眼神很亮。她们倚靠着,浅浅地笑。

喜悦更多,落寞更多,还是从容更多呢。

我不知道。

夜里,我抱着海豚,没有失眠,睡得很香。

母亲走后,我难得休息两天,每天早上都去窗外的小公园跳绳。在林中穿行的麻雀不怕人,有时停在身边,歪着头,好奇地看我。我试着向它靠近,它便退后,但不飞走,我就不再靠近,我们一起看着春天的树。树林另一头的地铁口,依旧日复一日吞吐着步履不停的人。我开始想起那对小情侣,想起母亲那天的话。

原来有些问题,是无法逃避的。

这些年,我总是匆匆忙忙地向前走,起初,我说是为了爱情,后来说是为了梦想,再后来说是为了责任。我为自己找个理由,找个目标,然后拼命地奔赴。这一路上有好多人。我们可以考上大学,出走,落地,生根,可以成为警察,老师,医生,公务员。可以在高速公路打开车窗呼吸远方的风,可以在高原和极地放声呐喊。可以在深夜的球场、舞台、书桌前倾注一切,可以肩负起很多责任和期待。但我们还是没有勇气去直面那些看似平和实则尖锐的问题,比如“想过哪种具体的生活”,又比如“家是什么”。我们什么都敢,就是不敢面对内心的沉默。其实我们如此软弱。我们以为能够借这种奔赴逃离人生的虚无,让我们有个落脚之地,可正是这背后的软弱,让我们变成浮萍。

我无法逃避,也无法回答。

四月中旬,女友来成都玩,我们彻夜聊天,我讲了这个春天,讲了一次又一次迁徙,讲了我心里渐渐开始融化的部分——从前我宁愿一辈子迁徙下去,也不想面对生活。但现在松动了。第二天,我们一起去看了很多房子。我还是不知道自己想过哪种具体的生活,也不知道家是什么,但我大概想明白了,我想住在什么地方。

我想,清晨要有洒进房间的阳光,让人睡不下去的那种,亮堂堂地展开,像一条船,船员就是在光里飞舞的灰尘。下楼,要有一棵树,树荫下,坐着老人,跑着孩子。我喜欢吃面,所以楼下应该有个面馆,夫妻俩经营的小店,招牌下翻滚着面汤的热气,煮面时,他们的女儿趴在桌角落的桌上,悄悄写着今天的日记。街边,要有菜市场,卖肉的大哥和卖菜的大姐都是独身,悄悄地互相推荐生意,午后,市场静下来,大姐累得睡下,大哥接一杯水,默默放在她的小桌上。还应该有个公园,树荫浓密,往里走,有河流,凉亭,被人踩出的小路。最好还要有个球场……我畅想完,她沉默好久。

她说,可是这些东西,这里都有啊。

是的,这里都有。尽管不属于我。

刚下过一场雨,窗外的小公园鲜艳得像油画。城市上空,一排迁徙的鸟儿整齐飞过,林中的麻雀停在树梢,似乎也在仰望。我打开门,推开窗,让风进来。夏天快来了,合租房里静悄悄。这也许是生活的好时机。我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www.erxbo.com/post/1784.html

分享给朋友:

“候鸟” 的相关文章

轮渡

轮渡

作者/我说扔了吧,她舍不得。1那天我起得很早,陪母亲化妆。我已刷完牙从卫生间出来,母亲仍在用唇刷细细地勾勒唇角。我过完年三十岁了,母亲并不很老,可是她似乎一直不懂得怎么化妆。那瓶她闲置了很久的粉底液不适合她,太白,衬得她的脸色好像一堵被雨水浸泡太久起皱的石灰墙;口红是我大学时为了面试买的,现在只能拧...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

作者/陈功你跟我不一样,你的未来不应该在这里。陈飞牵着潇潇在医院绿草坪里一直走,似乎血脉相连的两副躯体从未像此刻这样将彼此烙印在对方的手心里,最近一次放疗过去了小半个星期,潇潇并未完全脱离手术后的戒断反应,她浅浅往前迈步,陈飞有意识地配合她无力的步伐。潇潇说当她看见那台能够发散出未知射线的巨大机器又...

作者/周耀辉(《一个身体》系列)最近,常常听到有人呼唤我。每天晚上,当我儿子来我卧房替我关灯的时候,啪,我便听到了我的名字。我跟儿子说,有人呼唤我,好像是你爸爸。儿子说怎会呢,爸爸不在了,一定是你年纪大,耳朵不灵。不是啊,明明有人喊我的名字啊。我越是坚持,儿子似乎越是不安,他一定以为我的病又重了。后...

天冷了容易流鼻涕

作者/巫昂傍晚,趁着天还没黑够,我穿着厚塌塌的大花棉裤,羽绒服和拖鞋,骑着自行车飞奔到村子另一头的小超市去买烟。骑到三分之一就发现自行车亏气,如果要先骑到更远的菜市场去找卖自行车的那家铺子打气,可能会英年早逝。我又饿又冷又很想抽烟,只好骑骑走走。这样的傍晚令人难过。看,现在的农村哪有袅袅炊烟,小学课...

走失的主人

作者/张玮玮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首在北方流传了很久的短歌,北方人在冬天用它来计算时令。从农历冬至起,每九天一轮,节气逐次变化直到开春。过去的北京人,会在这段时间画“九九消寒图”。冬至前画一幅有八十一个花瓣的梅花图,但是只勾...

躺下去会舒服点儿

作者/曹寇我真的不是爆头哥的同伙,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事实上,我只是一个无能之辈,用我们当地话说,我只是一个怂(尸从,下略)货。其实怂货不是我们当地话,是普通话,当地话是“怂逼”。我是一个怂逼。就在不久前,我老婆刘晓华女士(你们这么称呼)就这么骂过我。刘晓华可以作证我是个怂逼。说来话长,按理说,刘晓...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