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了多少时间来接受“我已长大”?
我们迅速调查了身边朋友,问大家是否都有“忽然发觉自己豆蔻年华没有了”的心痛瞬间,结果……编辑部都快听哭了。
所以我们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悲伤时刻……
当红明星们的年龄,从比我大,渐渐到跟我差不多大,到今天绝大多数都比我小。
查了查当下演电影电视剧的明星们,都特么95后。
去亲戚家串门,第一次被爹妈嘱咐该买点礼物的时候。
去超市挑水果牛奶鸡蛋,挑着挑着就觉得想哭。
重看武林外传,看到佟湘玉说自己是24虚岁的时候。
看排球比赛时,解说介绍:“这是一名92年出生的老将。”
一次做项目,需要在PPT里给四五十岁的领导们介绍“当下最火的网络红人”时,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却还是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那帮人。
唉……
更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人生今后的漫长时光中,这种提醒你“已经不年轻了”的刺激只会越来越多。
啊,想到这里,就觉得生活好sad。
这种时刻忽然觉得懂点心理学真好,毕竟心理学有很多温柔浓情贴心的科学理论,告诉大家“不年轻”未必是一件坏事,而我们心目中那些“逝去的美好”,可能也没那么好。
1.怀念“年轻”可能是一种“繁殖”本能。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我们感慨“不再年轻”,很可能只是对乏味生活的厌倦,对自己无法创造出新鲜事物的恐惧。人类都有“繁衍”本能,不仅包括繁衍后代,也包括读书时写的各种作业论文、设计师画出的一幅幅图案,写作者生产的一篇篇文章……当我们在创造新事物,就是一种繁衍。
一旦生活变得枯燥重复,我们就会为“停止繁衍”而焦虑,怀念之前繁衍能力爆棚的时期,这自然是非常正常的状态。毕竟连爱因斯坦都没办法保持无时无刻的产出,怀旧一下,也是种放松和休息。
2.怀念“年轻”可能是陷入了“自我陶醉”。
我们经常感叹“不年轻了”,往往只是一种对年轻时期的“自我陶醉”。年轻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中心主义,有高涨的自我意识,认为我简直超级厉害,周围人都离不开我。因此,年轻的我们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快感。
随着长大,我们开始学会观点采择,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更明确的认识,开始变得“成熟”,自然不再像年轻那样容易得到成就感。
3.害怕变老,是一种负面“刻板印象”。
为什么我们想到“变老”就会开始惆怅?这就要说到心理学上的“老化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而且这种观念往往是负面的。
仔细想想,当我们提到老年人的时候,脑海中是否总会出现一个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差、身体脆弱的形象呢?这就会让我们对自然的生理变化产生消极感,下意识的抗拒“变老”。
4.害怕变老,是生物本能。
年轻人更容易关注消极、负面的信息,例如那些曾经带给他挫败感、失落感的事物——这是“记忆的情绪效应”所提到的现象,很有道理。
这其实是人类进化中所产生的一种习惯:消极情绪会给人不安全感,激发警觉保护的状态,从而催促自己更努力地工作生活。
所以,正值壮年却总觉得自己老了,可能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在督促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越“变老”,越聪明。
不想变老,也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年龄越大越不聪明,这其实也是种错觉。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由生理决定的,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如记忆、反应速度等,一般在20岁左右到达发展“最高点”,然后缓慢衰退。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在社会中习得,以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这些能力会保持稳定,不断累积。
唠叨这么多,其实我们只想说,既然成长永远都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变化。
过去的时光虽然美丽,但还是当下的日子最有趣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