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这么多,我们在逃避什么?
前段时间和一个许久未见的大学同学阿苗吃饭聊天,原本想跟他聊一聊近期上班的情况,结果他上来就告诉我自己已经申请休学一年,导师也同意了。我稍微有些吃惊,因为他在学业上一路都十分顺利,保研、发论文、拿国家奖学金,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正在准备申博。我问他为什么决定延毕,他说,自己只是想缓一缓,先不去想未来的事。
事实上,近几年来有太多年轻人在走入社会的前夕,就选择让自己的生活停滞。或是选择回家啃老,又或者勉强找一份养不活自己的工作度日,还有像我的同学阿苗这样,为自己创造出一个“Gap Year”,躲到学校与工作之间的真空地带。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究竟在逃避什么?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则励志故事:有个博主说,自己38岁那年,琢磨着要不要去读两年的放射线照相术大专学位。然后她和朋友说了这事:“我觉得自己太老了,等拿到学位时,我都40了。”朋友却说:“如果你不读,你还是会40岁,一个没有学位的40岁。”在最后,博主写道:“我现在已经60岁了,那个学位证书改变了我整个生活。”阿苗曾经也被这样的故事激励过,但随着升学申请的进行,同高校老师的人情关系打理和错节盘根的隐性人际规则让他筋疲力尽,他意识到自己大量的精力都消耗在学术之外的事务上,而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也让他彻底失望,并开始焦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家休息也不是最好的选择。从小父母对阿苗的期望极大,同时却又很少对他进行夸奖,面对亲朋好友总是会说一些折损、否定阿苗的话自谦。于是此刻的他,用自己剩余不多的存款,在五环外租了一个房间,如同隐居。相比于获得一个学位,阿苗更愿意主动逃避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
吃饭时,我也曾问过他,那么未来呢,你准备怎么打算?这是阿苗此刻不愿面对的一个问题,他说,过去我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规划,读研、读博、进高校、做学术,但越是接近未来,越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时光倒转几十年,从工厂里的铁饭碗再到经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在前几代人眼里未来既是可预测的同时也充满机遇。时至今日,巨大竞争带来的挑战与压力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公务员考试万里挑一竞争激烈,大厂小厂门前的应聘者络绎不绝,极少数“进厂”的幸运儿们同样被996卷到昏天黑地。每每午夜将至,各大CBD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而这已经是中国年轻人中最成功的一批,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九仍将面对看不到前景的此刻,在不安和焦虑笼罩下,何谈数十年后的未来?
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之下,有许多年轻人放弃结婚生育、组建家庭,甚至拒绝社交与恋爱。毕业两年,在某大厂做程序员的小周每日生活就极度简单。上班,写代码,下班。小周没有谈恋爱的兴趣,社交圈也仅限于自己几个大学同学。他每周最多只能同朋友出门聚一次餐,再多就能量枯竭。对他而言,如今稳定规律的生活就已经让他满负荷运转,谈恋爱付出的感情成本则会超出生活的预算。沟通、陪伴、共情力,谈恋爱的付出比得到要令人疲惫得多。小周的父母自然每次打电话都在催婚。他们既无法提出有实质性的意见,也没有共情年轻人的能力,只能让小周愈加反感,在这个年纪结婚建立家庭所付出的责任太沉重,个体面对现代社会尚且被动和无力,又怎能再接纳其他人进入自己的世界,一同承受未知的将来。他现在只想考虑眼前事。
小周也曾有宏大的理想,他从小就是一个游戏发烧友,其他同学还在网吧打网游的时候,他已经精通各大游戏厂商的发展史。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立志成为游戏开发师,进入任天堂,成为宫本茂的接班人。但随着大学毕业,在春招、秋招的激烈厮杀中幸存下来后,他已经很久没有聊过曾经的理想,每天下班回到出租屋里,抱着Switch玩一会塞尔达,已经是他最接近自己曾经理想的时刻。随着部门业务量锐减,业绩下滑,他每天几乎都在摸鱼,等待着被失业裁员后的N+1补偿,就是他目前的唯一目标。
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如今22岁以上年轻人的最大理想就是获得天降巨款,实现财富自由。至于那些埋在心底的梦想,只有在遥遥无期的暴富成真之后,才能拥有重新提及的勇气。
詹姆斯·C·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写道:“农民与试图从他们身上榨取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的那些人之间平淡无奇却持续不断地斗争。此类斗争的大多数形式避免了公开的集体反抗的风险。在此我能想到的这些相对的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有: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等。”
从七十年代马来西亚村庄的农民身上,我们竟能直观感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逃避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不抵抗”的抵抗。大家试图躲进一个真空的环境中,尽力避免接触那些让他们付出能量、消耗自我、受到打击的人与事,因为外界带来的伤害总是令人无处躲藏。996、疫情、降薪潮、失业潮、原生家庭的压力、付出情感时的局促与忧虑,在巨大阴影笼罩下的人生坐标系中,年轻一代没有过去,没有未来,逃避几乎成为维持生活的唯一锚点。
某天阿苗给我发来了他当前的生活流程:起床,吃饭,散步,打球,看书,游戏,睡觉。不再需要绞尽脑汁给导师编问候语、发邮件,也不去考虑残酷的求职市场竞争,这样按部就班却又随时会垮塌的日子带给他从未有过的安宁。他说,他现在觉得生活的重心又回到了自己的手里,即便他的存款在下个月底就要花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