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手记 > 正文内容

我上过荒废的兴趣班

二向箔2023-07-27 16:30:09文章·手记169


我上过荒废的兴趣班.jpg

作者/马晨薇


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的记忆中有不同的形象。“我”和孙佳怡对着老照片一边回忆,一边拼凑出完整的老孙。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做了什么,听他说了什么,他偷偷做的事、偷偷说的话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1.

孙佳怡打来电话问我考研情况。我穿拖鞋下床,走到阳台上,六月,窗外的天像太阳的蓝底证件照,沉闷无聊。她比我高一届,已经毕业工作,是合肥的铁饭碗。我告诉她我没考上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迈才好。她说,早告诉你别考这个破专业。顿了顿又说,不好意思,我应该说文学对人类很重要。我说,多余添这一句。她笑了,说你要不要来我这玩,有个东西想给你看看。虽然我不知道合肥有什么好玩,但还是跟辅导员装了个孙子,提前离校。

我大学是在本地念的,直到大三才和孙佳怡见上面,一场考研考公的经验交流会上,我举手提问成功跨考上名校的学长,没对孙佳怡的考公经验产生太多兴趣,是孙佳怡主动在分享会结束后来打招呼,张口就用家乡话问我,是不是跟她爸学过画画。我愣住,翻出快要忘记的名字,孙禹?孙佳怡说,我有你照片,举着画站在文庙的天井。你没怎么变,咱俩加个微信。为表老乡情谊,孙佳怡帮我收集不少复习资料,骑电瓶车送到我宿舍楼下。送书事小,她另有所图。第一次打招呼,第二次卖我人情,后来每次只聊同一个话题:她爸孙禹。

她告诉我孙禹在两年前因病去世,她想让我把那间“工作室”和孙禹之间的事情讲给她听。

在图书馆的人工湖前,孙佳怡度过了她大学生涯最后的几个夜晚。她会阻止我席地而坐,从书包里掏出一件袖口磨损的衬衫,铺在地上。我努力拼凑往事,多是疏漏。

孙佳怡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你什么会跟我爸学画画?没觉得他特别不靠谱吗?我想敷衍掉,因为回答起来会混入我不愉快的过去。见我沉默,孙佳怡像是为了证明什么,从书包里翻出一个银色的富士数码相机。她摁亮屏幕,镜头伸缩,按键翻动片刻,狭窄的屏幕上就出现了我。

我妈忙于生计,顾不上拍照记录成长,反倒是在孙禹的相机里,有不止一张我的照片。除了拿着画站在天井里的,还有捏着面包站在泮桥上喂鱼的出神样子,和端着砚台去洗却被鸟屎击中的狼狈相。三张照片的笑比哭好看不到哪去,我自知现在也是相似的神情,难怪孙佳怡能一眼认出我来。

我顿觉往事漫上喉咙,却故作轻松地说,什么靠不靠谱的,纯粹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小学班主任说我是条蛆,我坐不住,老是在课堂上扭动张望,她凭从业经验下了“多动症”的诊断。我妈对此深信不疑,带我看医生,怀疑我中邪,上九华山烧香。最后是我自己不想再折腾,才坦白“病根”在哪。那年,我爸铁了心要和在牌桌上认识的朋友去赚大钱,实际上是传销。他和我妈离婚后,留下一张字条离开县城,再无音讯。字条是写给我的:儿子,等着当富二代吧。在警察都找不到他的时间里,他偷偷来看过我,在一年级五班的教室外面,背靠宣传栏抽烟,眨眼不见。我老爱往教室外看,是思念与焦虑虱子一样在我身上爬。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我妈把我摇醒,我们摸黑走到楼下,她引燃黄表纸,把一炷香插在墙根,火光中我看到她满是泪痕的脸。她咬牙切齿地说,个逼养的,你自己老实过吧,少来找我儿子。我才知道,在教室看到我爸的下午,他从传销窝点的窗户一跃而下,用自己的命换了剩下的人回家。

没过多久,我妈换了新路数,说要给我培养兴趣爱好,能坐定就能慢慢收敛性情,循序渐进克服多动症。与此同时,小县城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挂牌,各色兴趣班、补习班隐藏在老师家里,随机敲开门就像玩扫雷游戏。奥数太难、乐器太贵、拉丁舞跳起来太屁精,书法班性价比最高,不挑人。我说,毛笔画画行吗?我妈说,那最好,中国人画画都得题字,花一样钱学两样。她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可惜没找到师傅。

刚走出青少年活动中心,孙禹招生传单就发到我手上。传单上有个扎辫子的男人,穿一身白色的金龙暗花短袖唐装,手里的折扇打开,上面印四个字:孙禹工作室。下面小字介绍孙禹,性别男,1964年生人,书法家、画家、艺术家、艺术教育家,擅长国画。剩下的部分是他的书画作品展示,地点很偏,在城郊的文庙。报班价格字体显眼:两百块一个月,三百五十块两个月,凭此传单报暑期班减一百。我妈把传单揣好问我,怎么样,想去吗?我说,行。

孙佳怡说,文庙现在是文物了。我说,没错,保护加开发,还卖门票。

但从前,它对外出租,费用低廉,是远离城中心的荒芜庭院,卖盗版光盘的音像店和暧昧的发廊包围它,无人问津。鸟屎随机坠落,庭院中的树木因无人修剪更为密集。我需要跨过极高的石门槛,去攀满青苔的水池清洗砚台、画笔和调色盘,一路小跑,不敢停留,生怕成为鸟的靶心。若说哪里可以看出点文物的珍贵,恐怕只在于供奉孔子的大成殿长期等待修缮,两扇门锁紧,无缝隙可窥。

孙禹租不起整个文庙,他的工作室只有一间,叫明伦堂,旁边的厢房和偏殿少有人愿意租,更显空旷,一声喊响能有回音。老房子的特点,门槛高、石板地面、木雕的门窗,很多张桌子头对头拼在一起,高得像柜台。桌面上铺洁白的书画毡,四角折起来用图钉摁好,还放着小号的白瓷碗、山形笔架和水盂。排列整齐的桌子对面,横向摆放一张更大的桌子。印章从方到圆、从小到大,整齐地排列在铁制的饼干盒中;砚台形状大小不一,有的摆墨锭,有的盛墨水;木制的笔挂像排钟,风吹动毛笔荡来荡去。寻常的宣纸薄且脆,沾口水就能点破,这张桌子上的宣纸厚实,还撒有细碎的金箔。

头一次去,我立在原地不敢动,使劲嗅空气中漂浮的墨香。长头发的孙禹从桌底下钻出来跟我打招呼,我顺着他起身的方向往下看,青灰色的地面上铺着画,画中一团鲜艳的红梅,阳光投下来,色泽几乎能烫伤眼睛。孙禹两步走到我跟前,弯下腰问我,是自己想学的吗?我说,是。他说,那就好。我妈掏出皱巴巴的传单和准备好的学费,孙禹推回来。他说,先试学,没兴趣不勉强。我妈立马把钱揣好,打消掉大半疑心,客气地问:还需要买点什么吗?孙禹说,笔墨纸砚都含在学费里,不过可以买一个小画板,军绿色有背带、夹层可以放纸张的那种,我会带学生去写生。

孙禹替我铺上宣纸,没拿字帖和画册,打了个响指,随意问我想画点什么。我指着地上的画说,孙老师,画这个。孙禹说,喊老师太俗,叫老孙。孙禹从笔架上挑好毛笔,在砚台上刮掉多余的墨,横着在纸面上抻出一截粗糙的树干,再掭墨,去画树枝。随后换了毛笔,挤出白色和红色颜料拨在调色碟里,用水化开。笔端沾颜色,在宣纸上轻点几笔,画中冒出许多五瓣的花朵。孙禹说,你来试试。他让出自己的位置,站在我身后,弯下腰,用他的手包住我握笔的手,轻轻在宣纸上滑行。

周围太安静,唯独能听到笔和纸摩擦的窸窣声,我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柔软的笔尖,捉着笔,将鲜艳的颜色挂在干枯的枝头,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量牵引我,让我有节奏地呼吸,缓慢而平静地穿过暑热。

 

2.

我问孙佳怡,你从前貌似很讨厌孙禹,现在他人不在了,是不是还挺想他?孙佳怡不接茬,只反问我,怎么知道她讨厌孙禹,是不是孙禹常提起她。我说,其实是我在孙禹的摊子前见过你们吵架,我们早见过。

孙禹工作室的生源来来去去,每个周末,偌大的工作室就只有我一个。腊月里,砚台中的墨汁结起细碎的冰,就更是淡季,孙禹会到街心支起摊位卖对联。平常孙禹摆摊写花鸟字,用一种像铁片的笔和各种艳俗颜料在铜版纸上画出花鸟组成各种字,多数人会选择写自己的名字,或者“天道酬勤”,挂在墙上,做廉价的装饰。不过,买下这些东西的人,多是看热闹看把戏。

我和孙佳怡说,冬天你穿件黑色羽绒服,还有浅蓝色的夹绒牛仔裤,破了洞。孙佳怡说,没错。我说,你站在孙禹的对联摊前,双手插在口袋里,让他给你写张绿纸对联。他两步走到你面前,问家里出什么事了。你说少废话,快点写。孙禹让你别瞎讲,绿对联要有人过世才贴。

地方风俗,家中有人过世不能贴红纸,绿纸上写“明月清风何处寻,新春佳节倍思亲”,以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新年到来就忘了旧年的痛苦。

孙禹攥着笔不动,孙佳怡撂下一句“不管我,为什么要生我,你和死了有什么区别”。“福”和“春”还没到,就先倒在泥水里,让冷风吹掉了颜色。对联摊子显得更简陋,虽然孙禹写下不少风雅工整的对联,洒了金粉的红纸用透明的塑料雨布衬起挂高。可惜寻常人家没有这么高的门框,无人问津。细条纸的“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写得最多,将在猪栏、鸡窝、米缸当间捱到残破。孙禹手上红的是红纸印、绿的是绿纸印、黑的是墨水,手中烟断了几次灰,快烧到滤嘴。我穿过围观的人群上前帮孙禹捡拾掉落的毛笔、砚台和报废的对联纸。

孙佳怡说,我走之后他怎么样?我说,我问孙禹,这小姑娘跟你什么仇?孙禹说,是女儿。孙佳怡说,那次算是我最后一次见他,我妈再婚,我搬去隔壁县了。我说,你对孙禹讲的话,也是我想跟我爸说的,他刚走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怪他,我那时觉得,人都是缩着头过日子的,想把背挺直,就要抵押点什么,每个不负责的爹,都抵押了妻儿。孙佳怡说,我现在还这么认为,我最怕自己变成孙禹,也不愿意看别人学孙禹,除了工作和学习,我什么不良嗜好都不沾。我说,画画也算不良嗜好?孙佳怡说,如果人把陶冶情操的事,当正经事去做,还想从里面求取点什么,这就算不良嗜好。她又说,我看过一部叫《阿基里斯与龟》的电影,讲画家的,我最恶心的部分,就是那个蠢货画家,从当妓女的女儿手里拿钱买绘画工具。可能爱看这部片子的人都当自己是画家,只有我,是那具死了还要被当成灵感的尸体。

我说,孙禹不至于那么混蛋,他应该也挺想你的。他跟我说,每次看到我都想起一首英文歌,讲一个叫保罗的叔叔劝一个叫朱德的小孩,大侄子啊,我跟你爸关系不错,听叔叔的话,别把全世界都放在你的肩膀上,不是你的事你别操心,压重了不长个。这可能也是想跟你讲的话吧。孙佳怡摆摆手说,土。

孙佳怡语气缓和下来,说,我是上大学才晓得,他自己都朝不保夕了,还想着给我买了份保险,从我十八岁那天生效。保险公司陆陆续续给我卡上打钱,说是在大学毕业、结婚、生育的年龄都会分期汇入,再到我老去,六十岁之后,每月会有一笔养老钱。我说,在他有闲钱给你买保险的时间,日子是好过的。我指了指孙佳怡手里的相机,相机里绝大部分的画,都是在那时拍的。孙佳怡说,是为了办画展吗?我说,是画展办完之后,孙禹四处兜售他的作品。

富士相机的图片切换几张,来到那年春末。照片中孙禹洗干净头发,头发蓬松地披散下来。他戴着黑色墨镜,衣服是宣传单上那件金龙纹唐装,这是拮据艺术家的礼服。他站在明伦堂的门口,红底的牌子,上面写的是:孙禹工作室·艺术展。我说,这个牌子是孙禹自己做的,下面是两块拼在一起的空心画板。孙佳怡笑了,问我,能有人来看?我说,怎么跟你形容呢,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孙禹的花鸟画摊越出越频繁,有天还碰上了巡回演出的马戏团。货车驮起瘦脱相的猛兽在县城的主干道来回转悠,老虎病歪歪地流涎水,车顶的喇叭循环广播演出的时间和地点。广播让孙禹都知道,今年的马戏团,除了带来精彩的动物表演,还多了项稀罕活动,地点安排在文庙,主题叫“走进生命与科学”,是面向小学生的“科普”,和他的“客户群体”重叠。

果不其然,班主任给全班发放门票,告诉我们文庙周末会展出一些昆虫和动物的标本,能弥补县城没有动物园的缺憾。最后她说,周五之前每人要交十块钱,参观完展览写一篇主题是“生命”的作文。听到要写作文,我烦躁地折叠手中的门票,发现“地点”那一栏印着的“旌县文昌路78号(文庙展厅)”,便举起手报告:老师,退票,我不交钱也能进去。班主任说,你滚后边站着。

孙佳怡说,后来你去了吗?我说,去了,去的是孙禹的画展。孙佳怡说,什么意思。我说,孙禹的那场画展,安排在“走进生命与科学”展览的同一天。孙佳怡说,我以为他是个蠢货,没想到他早学会了“引流”。我说,你们吵完架,他才觉得再这样默默画下去行不通,要想办法争争前途。孙佳怡低声说,能有什么前途。

孙禹整合了自己几乎全部的作品,淡粉与墨绿交织的夏日荷池、题上“凌寒独自开”的冬日寒梅、用橙红点缀的山间秋景、墨绿近黑的松竹、黄山的云海、徽派的老屋与老桥。还有一些抽象的画,比如一幅叫《虾、河流和生活的尸体》的画,看起来学的是齐白石老人家,画长须的虾,实际上和虾流向一处的,是痰盂、棒槌、垃圾袋和针管,虾也是红色的,熟的。这些画孙禹很少拿出来,更不让我多看,全数在画展敞开。

文庙处处是老旧的木头,不能动钉子,孙禹用铁丝绑在窗棂上,房梁上,固定两点拉一条直线,再用铁夹夹住画作。展在院子里的,就用铁丝绑住两棵树,再挂上画。他扛着梯子爬上爬下,我扶住梯子给他递工具。

画作与书法展开、悬挂,我把脖子伸到极致,才能望见首句首字,几乎从房梁连接门槛。我穿行其中,触碰到低垂的宣纸,抬头,像站在染坊的晾布架下。我说,真好看。孙禹说,废话。他眉梢上挑,和我一起抱着双臂,远远欣赏自己的成果,志得意满。

画展当天,文庙里涌进两拨人,一拨是为完成作业而来的学生和家长,他们把文庙的边边角角堵得水泄不通,我挤在中间,没买票,光是被推着看完了“科普展览”。除了门票上说的那些“珍稀”昆虫和动物标本外,回廊中的展架上还有拿来凑数的畸形婴儿遗体、双头的蛇、六条腿的羊,统统诡异地泡在玻璃罐里。

还有一拨,是三两个县书画协会的老头,裤子扎进裤腰带,裤腰带上别钥匙,老花镜一时别在衣领上,一时架在光秃秃的头顶上,端起带着审美尺度的挑剔与不苟言笑。走到门口一时有些傻眼,孙禹给塞了红包和请帖,邀他们来看画展,没料到文庙沸反盈天。

家长和学生从那些恶心的动物和昆虫间走出来,想透口气,最后都踱到明伦堂和天井,去看孙禹的字画。孙禹自然地把剩余的宣传单递过去。意外闯入的家长们,个个都忘记此行的目的,凑上前问孙禹还收不收学生。文庙彻底混乱,大人寒暄,小孩吵闹,阶梯之间“云龙御路”的石雕被当作滑梯,泮桥下的鱼吃到了各种奇怪的食物,人群进进出出,从天井、明伦堂窜到东西厢房。书画协会的老头们面面相觑,拎不清这么多人,到底来看标本的,还是来给孙禹捧场的。身居高位者,家里有小孩,都得配合学校完成作业,他们大概在人群中看到了不少“大人物”,逐渐摸不着头脑,甚至自乱阵脚——孙禹到底是何方神圣?他们主动把红包“还礼”给孙禹,谨慎且谦逊起来。

老头中的一个秃子放下来时的姿态,左手握住孙禹的手,右手揽住孙禹的肩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太惭愧了。孙禹说,过奖。秃子说,冒昧问一句,你的创作规划是什么?孙禹说,卖钱。秃子说,我帮你联系,你看如何?孙禹说,感谢。

我茫然地望向眼前荒诞的人与景,实在想不出那篇主题为“生命”的作文能写点什么。

 

3.

冷清如坟地的文庙,在这次艺术展后人满为患。孙禹看着还够不着写字台的小孩,无奈地说,你们家的起跑线是不是太靠前了。家长掏出自备的小板凳垫脚并说是谁推荐来的,孙禹还是接受了这家着急忙慌的顾客。孙禹重排班级,上午是“提高班”,下午是“基础班”。人多事就多,谁把谁的衣服上搞了墨水,谁的颜料抹在谁脸上,谁在去洗调色盘的路上头上落了鸟屎……孙禹每天都在说“安静”“不要讲话”“专心纸面”,铺在桌面上雪白的书画毡脏成五颜六色。学费也从最初的三百五两个月涨到了四百块每月,孙禹毫不掩饰地蘸着口水数学费,家长的吹捧与疑问,他应对自如,像在黑色炸锅里沉浮几百年的油条。

不管世道怎么变,画画、书法、乐器、舞蹈都不可能占据人生的大头,边角料、边角料的一撮线头才是它们该领的份额。家长在奥数和ABC英语的间隙送来小孩,有人被揪住衣领拎过高高的门槛,是行将放血的仔鸡,有人刚讨过打,眼泪还挂在脸颊上,透明反光的鼻涕痕迹往嘴里淌。我替他们难过,因为他们不像当初的我,有被问一句“是自己想学吗”的机会。

孙佳怡说,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人想学。我说,不知道谁放出风声,说艺术考级能在小升初和中考加分。孙佳怡说,是孙禹?我说,不能,因为整个孙禹工作室都报名考级了,没几个人通过。

所谓的考级,交钱报名,拍证件照,在中学教室里现场写完作品或者表演固定曲目结束,通过就发一张蓝色封皮的合格证书,中间夹两张活页的暗纹纸,敲个什么中国艺术等级协会的章。书法、素描、舞蹈、电子琴、葫芦丝,但凡兴趣班有的,有人学有人教的,都能考。在这些家长的要求下,孙禹彻底沦为补习班老师。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大概是孙禹没有教师资格证。考级的时间在十一月份,周六周日我的同学上完补习班,就来文庙练习。孙禹让我报书法四级,只用写一幅字,“人闲桂花落”,平常练习一张纸上全写“人人人”,换张纸全写“闲闲闲”,诗句分解得七零八落。我临死都忘不掉《鸟鸣涧》,但它们在机械和没有释义的练习中美感尽失。人多,小朋友黏糊糊的手臂会挨到我,心中就无来由地翻滚烦闷。孙禹之前说的写生,从未兑现,哪怕是在文庙里转转,临摹老房子,我那块画板也从没派上用场。大家都在背诵笔画,硬记画面。曾经将自由、热爱和想象力吹捧得至高无上的孙禹,开始改口说,基本功才是最要紧的。他甚至准备了细条小棍,瞄准练习时没有悬空的手臂。

孙佳怡说,这么教还有人没通过考级?我说,原因很多,谁当评委?谁来定级?标准是什么?难说。孙佳怡说,白费心机,孙禹一夜回到解放前。我说,差不多吧,学费都交了,大部分人都坚持学到了暑假。

各种兴趣班没有公布通过率,全靠家长和小孩的口口相传,县城里各类兴趣班早就排好名次,生源随排名暗自流动。暑假就是兴趣班的新学期,大家会重新“择校”,孙禹毫无竞争力。孙佳怡说,你呢?你妈没给你换吗。我说,孙禹没给我涨价,更何况我妈让我学书画不是为了考级。孙佳怡说,也对。她晃动了一下手里的富士相机,继续问我,你知道相机里存的画都有可能去哪吗?我接过相机翻动,每张我都熟悉。我看着它们,感觉相机是哆啦A梦的复原光线,能把连沉淀物都不剩的作品,一一还原。我与孙佳怡一起沉默地望向这些绝版的影像。

我不得不告诉孙佳怡,相机里的画都没了。

孙佳怡平静地说,这又是哪篇故事?我说,那几个书画协会的老头帮孙禹的画联系了一个画廊,说是都会卖出去,孙禹拍下它们是为了冲洗出照片给买家看。

没有了学生的文庙再次静得只能听到鸟叫,孙禹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等到了伯乐。秃头将买方吹得天花乱坠,孙禹乐得合不拢嘴,他扔掉那些工作室的宣传画单,彻底做好了职业画家的准备。在此期间,他会把我一个人放在文庙,让我临摹字帖或者画册,自己参与到老头们的饭局酒局之中。他似乎真与那帮人攀上了交情,我甚至能够在县政府前的文艺宣传栏里,看到他为了奥运会而作的字画。孙禹将这些作品装进一个巨大的纸箱中,邮寄出去。

孙佳怡说,看来是没卖掉。我说,不算没卖掉。

传说中的画廊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就算是真存在吧,但孙禹的画遇上了一场城市内涝。皖南的夏天多雨,而且洪涝频繁。孙禹一箱的画泡在了快递中转仓库的黄泥水里。

孙佳怡说,他没去要赔偿吗?我说,去了。

孙禹那段时间频频打电话到快递点,索要赔偿。对方本来就焦头烂额,骂道:赔赔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倒是开个价啊,这箱破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到底值几个钱呢?

孙禹被问住了。画没了,买家完全是“不差你一个人”的无所谓态度,书画协会的老头把脖子一缩,大不了便宜不占,回去上班了。

夏天的雨水没有停歇之意,电视日日报道抗洪抢险,受灾严重的有来不及转运茶叶的茶商、赶不动几只犟猪的农户、漂掉几箱辣条的小卖部。死猪、一枚硬币、人、太多东西泡进水里,都还有可能再救一命。但纸、墨、颜料、印泥,无论它们曾经多么耀眼,最后都只会透湿、溶解,和黄泥一道,变成浑浊的沉淀。

 

4.

合肥确实没什么可逛的,我们在步行街买了两杯卡旺卡奶茶,散步回到孙佳怡家。孙佳怡问了我的情况,说了不少一定要踏踏实实找份工作,不要好高骛远的话。她说这些是因为知道我喜欢看小说和写小说,她对这些事很警惕。

孙禹工作室熄火之后,我连握毛笔的姿势都全然生疏。多动症的事,结束于我的兴趣转向了阅读。读完一篇小说,就像有一颗安眠药慢慢溶解在大脑和心脏。多动是消失了,问题变成了不运动。不过,当年捉住毛笔时牵引我的力量,再次现身,把某种不易得的快乐,又递给我。

孙佳怡租的房子不算太差,是个小的公寓。她说,地方小,只有一张床,你得睡沙发。我放下包换上拖鞋走进来。我说,你要给我看什么。

孙佳怡边换鞋边说,自从你说孙禹留在相机里的画,都是他要卖出去的之后,我就开始找,也许有别的画廊收了,现在都网购,说不定还能找到。我就在网上搜孙禹名字,他妈的,正好有个地方的领导同名同姓,翻了两三百条全是会议新闻。我找很久才找到了一条和书画有关的链接,真的跳转到了一个叫云景阁的私人画廊网站。网站里的作者都按照名字首字母排序,我大概扫了几眼,大概有上百人。我滑到“S”,真有孙禹的名字。

孙佳怡把手机递给我看,但本应该呈现商品状态的图片显示无法加载,留下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和撕裂的画纸,只显示:

作品名称:山水

作品编号:4902

作者姓名:孙禹

销售价格:280

包装规格:68*68

销售状态:未售

孙佳怡继续说,我按照画廊下方的联系方式打了过去,没人接听,就用支付宝转去二百八,在备注里说明了自己要买的画和地址。我说,对方回你了吗?孙佳怡说,我当时以为八成被骗了,而且我刚入职,忙得很,都要忘记这事了。一星期前,我收到了来自画廊的寄件,牛皮纸信封,外面套着黑色的快递袋,沾满尘土。寄件人不是孙禹,留的手机号也不是当时网页上留的那个。我打电话过去追问,对方说这家画廊属于他去世的父亲,早已倒闭,网页上的手机号是合伙人的。寄件人收到父亲朋友的电话和转款,他敷衍着没当回事,直到卖房清理仓库,才找出孙禹的这张画寄出。我问他,我买画的钱,你会给画家吗?寄件人说,什么画家?我家一仓库的画家。再问就挂了。

你来。孙佳怡冲我招手。

她从茶几上拿起一个小小的遥控器,我身后的窗帘像舞台上的帷幕一般缓缓移动,我这才发现,这间公寓不被窗帘遮挡的地方只占差不多三分之一。窗帘全部拉开,我顿觉视线开阔,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初次站立在明伦堂中的那个下午,我依然不敢向前挪动一步。

窗帘背面不是阳台,没有衣架,没有盆栽。有的只是一张铺着洁白书画毡,放着笔架、水盂、印章的桌子和满是字画的墙体。

每一幅我都熟悉,落款是孙禹,也盖的是孙禹的印章,但是却很新,有的尚未完成和尚未题字。

孙佳怡在复活孙禹的作品。

当年置身布坊的错觉卷土重来,风从窗口灌入,薄厚不一的宣纸被风吹鼓又吸瘪。孙佳怡轻推我的后背,带我穿越悬挂的画作,最终停在一幅画前。一股霉味钻入我的鼻腔,我抬头看,落款是孙禹,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幅画没有被善待,大约是为方便邮寄,有八道折痕。孙佳怡说,就是这幅。她说着,打开一盏瓦数不高的小灯。

画廊的网站将作品定义成山水不算恰当,这不是一幅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它色彩浓烈,颜色反差惊人:暗沉沉的溪流和瀑布,深蓝的天空,不该同时出现的明亮的月亮与星星,树梢上缀着手电,手电筒的光钻在纸面上,灼烧暗与低沉。一个赤裸上身的人,坐在大石块上,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站在溪水里,两人都恓惶地仰望深潭之上,圆钝漆黑的夜空。右上角行楷题字:我们在此地重逢。

我说,孙禹的手艺,你都会?孙佳怡说,他一共留给我三样东西,保险、相机和一点童子功。更小的时候,孙禹教过我,那时候他和我妈还没离婚,是个老实巴交的水电工,没中艺术家的邪。我说,画得真好。孙佳怡说,是他画得好,我不过是临摹,叫你来,是想问问,他说的“此地”是何地。

灯光下看孙佳怡的脸,让我猛然想到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那天我妈加班,孙禹说他送我回家。我们走出明伦堂,孙禹突然神色古怪,双腿不受控制一般,僵直地迈上了“云龙御路”的台阶,走向大成殿的牌匾之下。我跟随其后,平日上锁的殿门,不知何时敞开。天色在不经意间黑尽,油彩涂抹的孔子像在夜色中显得诡异而威严。尘封的先贤,幽闭的神佛,在所求最盛的时刻,最蛊惑人心。来路不明的恐惧将我定在原地,我无法移动,更别说跨过高于小腿的门槛。沙石和灰尘顺风扑面,掩住我口鼻。孙禹仰起头凝望圣贤,我的感知中,时间似乎不肯往前挪动,不知过了多久,他如同遭人拦腰重击,跪倒在塑像身下,几近哀求的声音从他喉咙里爬出来,他说:每个画画和写字的人,会有出头之日吧。

我和孙佳怡头顶之上,浮动着昏沉的光线,窗外是整个城市的灯火,我惊觉基因真是强大,孙佳怡的鼻子、眼角都同孙禹异常相像,两人在我眼底无限接近再重叠。

孙佳怡的双眼看不到焦点,整个人似乎全部浸泡在灰色的茫然中。没等我开口回答,她先轻声说到:我拼着劲找到一份稳定又收入可观的工作,我妈和继父都很高兴,我以为自己也会高兴下去。可不久我开始生病,不管白天多累我都睡不着,褪黑素、安眠药都不灵。持续很久,我瞪着眼睛等天亮,我以为自己马上就会死。

一连几个晚上,我刷短视频的时候会自动播放到一个沉浸式画画,没人,只有铺着书画毡的桌面、宣纸和笔架,纸上画了什么,我睡前记得,睡醒就忘。我听到毛笔在宣纸上摩擦的声音,会感到无比舒适,整个人昏昏软软地沉下去,失眠逐渐缓解。那个视频和账号,怎么都想不起来,也找不到。

孙佳怡深深吸了一口气说:我总感觉,是孙禹这个不靠谱的,延迟时间,救了我一回。我是那时重新捡起画笔的。我之前的人生一直在躲的东西,还是躲不掉,你的文学,孙禹的所谓艺术。人总是需要这些。

我理解她的摇摆,知道她为什么追求踏实。活着这么难,人总要把一些东西,放下来、压扁,扔掉或埋起来,让自己变轻,以走完长途。

 

5.

而画中的“此地”,好像只有我知道。

孙禹兑现了带我去写生的承诺。我们去到孙禹的老家,孙禹说那里有世上最值得入画的风景。我们穿着夏天的短衣短裤在山间行走,脚下的路不是由水泥和柏油铺就的,起初还算好走,但伴随越来越清晰的水流声,路越发狭窄,杂草丛生,我的小腿被剌破,手臂脸颊瘙痒,蚊虫的声音异常嚣张。树,还是树,我从未见过如此茂密、高大的树,我仰起脖子踮起脚,望不到头。目之所及,绝非浅薄跳跃的绿,而是绿到接近黑色,遮蔽天空,埋掉夕阳,我透过树叶的缝隙,堪堪得见一小块橙红色的云。天色暗了下来,可我们还未抵达。我问,老孙,多久到?看不见路了。他说,很快。孙禹从口袋里掏出手电筒,照亮前方。又走出很久,我感觉自己双腿已无法移动,孙禹背起我向前,我趴在他背上睡去。直到孙禹叫醒我,我下来,发现小腿间不再有杂草阻挡,一条湍急的小溪从我们脚底流过,水流撞击石头的巨大声响在耳边炸裂。我的手臂和脸颊上,溅来细小的水珠,空气变得黏稠湿润。孙禹的声音有点颤抖,他说,到了。

黑暗之中,我借助孙禹手电筒的微弱光线,看到漆黑的山体和同样漆黑的瀑布。令人汗毛倒竖的低温,山体断裂,不知源头的水,在同样不为人知的地方汇成幽闭的潭。我沉浸在声声接近撕裂和毁灭的声音中,几乎忘记来时的艰难,裸露在外的肌肤依然红肿痛痒,瀑布好像搭在心肺之间,水流不断冲刷我的器官和骨骼。

孙禹说,抬头。树木围绕潭水生长,让出了一片圆钝的天空。天黑得寻常,星星反而密集。在雨水湿重的皖南山区,它们显得那么清晰,明亮,好像是自瀑布间迸发升空,最终滞留镶嵌在云层之中。

孙禹坐在一块巨大而光滑的石块上,我光脚踩在水里,像树靠在潭水边一样靠着他。

孙禹抬手摸了摸我的头说,这就是写生,不是非得背画板,记住这种感受就行,你什么都不用画。

我们往回走,重复漫长崎岖的山路,孙禹背着我。走到半路,我在昏昏欲睡间,听到我妈呼喊我的名字,带着哭腔和疲惫,无数道手电筒的光贯穿树林和来路晃到我面前,在黑暗中太久,我完全无法睁开双眼。等我再醒来,是在警车上,我妈把我抱在怀里,温热的眼泪掉在我的手臂。她看到被警察架住的孙禹,跳下车推搡他,骂道:不打招呼把我小孩带到这鬼地方来!你这是拐卖儿童!你精神病吧!

我记不起当时孙禹的表情,可能是头发太长,遮脸。反正之后我再也没见过他。

孙佳怡说,有空带我回去看看,画里的地方。我说,好。真是奇怪,我平庸的脑袋、漏斗般的记忆力,竟然还能够回忆起那段曲折的山路。

没过多久,我们再见面,光脚踩在当年的潭水中,比肩站立。感觉湍急的水流,无声地与我重合,它无力穿凿坚硬的现实,但似乎永远缓冲、阻隔。瀑布爆裂轰鸣,也幽静汇成深潭,还轻轻地托住那漫天微小又细碎的星辰。我轻声将孙禹的话转述给孙佳怡。

“记住这种感受就行,你什么都不用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为原创和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务必联系我们删除,保障您的权益,本站所有软件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使用,不可进行商业用途和违法活动,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www.erxbo.com/post/1128.html

分享给朋友:

“我上过荒废的兴趣班” 的相关文章

不存在的人

不存在的人

作者/李浩然我选择回到海上更多是为了避开那些熟悉的目光,我要成为一个不存在的人,在陆地被遗忘的人。作家出版第一部小说是在他去世半年后,他儿子遵循他的遗愿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出版社,将那部叫做《第一枪》的小说付梓发行,所支出的费用是作家一辈子积攒下来的所有财产,三万五千元。作家在他十六岁写下小说的开头后...

掌门

文/灰狐刚刚打了四五式拳,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顾鸿均动作稍缓,但是脚下跨了一步,跟着一个鹰扑式,又接着打了下去。待到一整套拳打完,顾鸿均头上微微见汗,他长出了一口气,发现手机还在响。顾鸿均端起桌子上的茶杯,茶水还有些烫,他边吹边接起电话,“谁啊?”“老顾!你怎么才接电话!”“你谁啊!”“你别说那么多...

有钱

作者/小饭关于那张皱巴巴的彩票能换来一屋子的钱,我真的没想到。事实上那些记者在我家对面的宾馆里已经住了很长时间了,他们自从知道有人中了一亿的大奖就开始在我们镇的每一个兑奖点埋伏,而我就住在周先生的兑奖点边上。不用想我也知道当我拿着那张彩票出现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惊险场面,但没办法,不冒这个险我也拿...

两枚戒指

作者/毛利朱昕脖子上的项链很别致,串了两个戒指,一个是光圈,一个有颗三分大的小石头。很少有人会把钻戒挂在脖子上,她戴得很坦然。如果有人问,心情好的时候她会毫不隐瞒告诉你:这是两只婚戒。问的人通常会吃一惊:你结婚了?朱昕喜欢搭配诡秘的笑容,回答:我结过。她结过两次婚,尽管在这个时代不算稀奇,也足以引起...

静默在家的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静默在家的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者/one·一个第1天气氛是从下午收到短信时开始变奇怪的,短信提示音响起的时候,我正在公园里看风筝。那条短信的内容简称“三个务必”:“未在家中人员务必在今晚六点前返回家中”“务必加入所在社区居民群”“务必做核酸”。回家的路上,我打开买菜软件,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增了囤货清单一栏,条目是绿色的,但条目下...

骨头

作者/走走“有人看到她从女宿舍出来。那时的宿舍,一大间房,睡八十个。几个男青年在路边等着她。他们穿过一片田野,旁边就是劳改营,他们绕到那后面,直奔一片坟地而去。”我能想象,她那时一定是兴奋的,就像她得知自己被推荐上,到卫生院当赤脚医生的时候。在我的想象里,她挥动起了铁锹。而在她的眼前,两幕图景交叉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